
杨明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个人基本情况】
杨明,女,辽宁沈阳人,曾就读于辽宁大学(1983-1987,本科学习)、西南政法大学(1987-1990,硕士研究生学习)、吉林大学(2006-2010,博士研究生学习),现任教于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法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教研方向】
教学方向:刑法学
科研方向: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
【主要成果】
论文:
1. 《论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贯彻与背离》,《法学》 1998年第1期。
2. 《我国刑事审判权公正性考察》,《法律科学》1999年第3期。
3. 《侦查权探析》,《法学》2001年第4期。
4.《论刑事缺席审判》,《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1期。
5.《论卧底侦查》,《现代法学》2005年第5期。
6. 《法官庭外调查权的理解与适用》,《当代法学》2007年第1期。
7.《论预期刑事责任对诉讼负担的影响》,《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6期(十一月号)。
8. 《程序法“出罪”功能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1期。
9. 《论轻重不同罪行的差别证明标准》,《当代法学》2010年第6期。
10. 《公诉案件撤诉问题实证研究》,《北方法学》2018年第1期。
11.《我国刑事法中立功制度的重塑》,《学术交流》2023年第2期。
专著:
1.《程序法出罪功能研究》,21万字,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独立完成。
2.《差别诉讼机制研究——以罪刑轻重为视角》,31万字,法律出版社2015年8月版,独立完成。
教材等:
1. 《刑事诉讼法学》,29万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独立完成。
2. 《新罪名各论》,副主编,群众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3.《中国刑法罪名大全》,副主编,群众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
4. 《刑事诉讼法学》,副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2011年第2版。
5. 《刑事诉讼程序要点精释与裁判依据》,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
6.《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合著,法律出版社2016年8月版。
7. 《企业合规理论与实务指引》,主编,法律出版社2022年12月版。
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差别诉讼机制研究——以罪刑轻重为视角”,项目批准号09BFX064,经费10万元。研究结项,结项证书号:20140687,主持人。(2009年7月至2014年5月)
2.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协商性司法理念下亲告罪一体化研究”,项目批准号:22BFX174,经费20万元。在研中,计划时间:2022年7月-2025年7月,主持人。
获奖:
1.《论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贯彻与背离》,《法学》1998年第1期,获中国法学会“全国第三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获奖时间:1999年8月。
2. 《论刑事缺席审判》,《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1期,获得中国法学会颁发的“全国第六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获奖时间:2005年6月。
3. 《论卧底侦查》,《现代法学》2005年第5期,获中国法学会颁发的“全国第一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获奖时间:2007年6月。
4. 《论预期刑事责任对诉讼负担的影响》,《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6期(十一月号),获得中国法学会颁发的“全国第二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获奖时间:2009年7月。
5. 个人专著《程序法出罪功能研究》,于2014年2月获得中共辽宁省政法委员会、辽宁省法学会颁发的第四届“辽宁省法学杰出成果奖”。
6. 2014年2月,被中共辽宁省政法委员会、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省法学会、辽宁省公务员局评选为第二届“辽宁省杰出中青年法学专家”。
7. 独撰论文《公诉案件撤诉问题实证研究》,发表在《北方法学》2018年第1期,获2018年度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获奖时间:2019年6月10日。
【联系方式】
办公地点: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书明楼D座4楼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 408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