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此举对于海南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何利用好国家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政策法规,如何利用岛内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多社会财富,显得颇为急切和重要。海南大学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法学分院作为这片热土上生活发展的一份子,有义务更有责任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贡献一己之力。为了更好的发挥大学的科研、服务社会的功用,11月12日法学分院教学指导委员会邓曾甲教授,经理陶虹博士特邀请海南大学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经理王崇敏教授做客三亚大讲堂,以《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中国土地法律制度发展》为蓝本和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数百名师生进行探讨交流。

讲座伊始,王崇敏教授从法律制度的角度出发,明确了本次讲座探讨的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土地征收问题,二是农村宅基地问题。王崇敏教授指出,自从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上升为国家的战略之后,土地征收问题愈显复杂,而目前土地征收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一、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私权得不到足够的尊重;二、土地征收程序保障不够;三、在征收的过程当中,公平的实现不理想。针对这几个问题,王崇敏教授从法律的观念上提出以下几点可初步解决问题的看法。第一,要有理念上的变化。理念上的变化主在于国家在征收土地的过程当中要尊重私权,而公权因利益分配跟私权两种权利对决的时候,公共权利应当自觉的约束自己,不要扩张自己的权利,不要挤占老百姓利益。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是一个藏富于民的社会,应当是一个公权与私权之间进行平等、较量的时候,公共权利要受到制约的的社会。在土地的征收过程当中,实际上就是国家跟农村集体组织或者私人之间争利益的,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要尊重私权,同时国家要约束自己,或者从制度的层面上要约束自己。第二,必须要有一个程序上的保障机制。所有土地的征收都是国家的强制力量,是必须接受的,如果不接受会有相应的行政上的措施跟法律的措施来加以制裁,所以只能服从。在这样一个制度下如果所有权很容易侵犯的话,说明这个制度是比较危险的制度,或者说这个社会是不安全的社会。当公权跟私权两者之间,尤其是利用公权去剥夺私权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必须严格限制。第三,主要是征收的补偿问题。王崇敏教授通过亲自到三亚月川桥社区调研土地征收始末,向大家说明在补偿问题上,应当是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来征收,不能让老百姓的生活因征收而变得比原来还差,应该越来越好。而在利益的分配上让老百姓能够分享城市化所带来的利益,要分享改革的成果。三亚月川桥土地征收之所以进展神速完全取决于政府零收益的土地征收形式,从老百姓手中拿走土地,就应该把等值的财富归还他们,而不应该从中渔利。

员工认真听取王教授的讲座
关于农村宅基地问题,王崇敏教授结合自己参与宅基地调研的经历,主要就“宅基地可否流转”问题与大家探讨。目前我国普遍认为的宅基地具有身份性,无偿性和长期性是不妥当的,王崇敏教授认为宅基地是可以流转的,且应当不受限制,因为农村的发展需要资金,而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具体能否流转,要取决于市场,而不能行政命令化一刀切。王教授还更具刚出台不久的《物权法》对农村宅基地可否流转进行论证,认为农村集体组织对农村宅基地享有物权,当然可以依据《物权法》对其进行处分流转,从而获得相应的收益。
讲座最后,王崇敏教授指出,海南省政府应该根据海南的具体省情,科学调研,认真分析,充分利用海南大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利好政策法规,在土地法律制度上有所创新,制定出台一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地方性法律法规,既珍视海南每一寸宝贵的土地,又要放活海南的每一寸国土,让土地在灵活的法律机制下产生更多社会财富,加速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国人乃至全球提供一个休闲度假旅游的美丽天堂。
王崇敏教授精辟透彻的分析使在场师生对国际旅游岛背景下中国土地法律制度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更加充满信心。
最后,陶虹经理为本次讲座做结,并再次感谢王崇敏教授的精彩报告。
嘉宾链接:
王崇敏,1965年1月出生,湖北省十堰市人。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民法学硕士。 现任海南大学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经理、教授、民商法专业硕士生导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优秀人才国家级人选、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全国知识产权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百名专家之一、海南省教学名师、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海南大学首批中青年学术骨干。代表性著作有《中国经济组织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民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物权法》(吉林大学出版社)、《中国民法问题探索》(南海出版公司)等三十余篇(部)。
(文:房佳惠子 编辑:钟江涛 摄影:吴春燕 图片编辑:陶健 审稿:蒋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