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田独镇的几个主要村庄
种类:A.B
报告
2006年的5月初至5月中旬,为了进一步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在我国农村的具体落实情况和目前我国农村的发展变化及仍存在的不足,本员工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与几名同学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对海南三亚市田独镇部分村落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记下了自己的调查感想。
调查的步骤一共分四步:1、组建调查小分队,确立调查的目的及指导思想。2、对大部分村落作了一个大概性的了解。3、亲自到几个村落做具体的调查了解。4、整理、总结自己的调查成果和体会。
下面的一张情况表是2006年田独镇文明生态村常见调研点的基本情况表,其中包括12个文明生态村的户数、人口数、人均收入、文化水平等多个方面的数据。田独镇地处三亚东大门。全镇5万多人口,113个自然村,154个村小组,现在文明生态村11个。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大力推建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取得一定成效。2005年被海南省评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先进镇”,创建的干沟村、庙仔村分别被省评为“示范村”和“先进村”。2006年2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江泽林带领市调研组到镇里各生态文明村创建点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后,确定了此镇6个村委会,12个自然村作为文明生态村联片创建点。
通过分析以上情况表,可得出以下规律:
通过图表1的分析,可看出人口数的多少与一个村子人均年收入的多少并无任何联系。一个村子收入的多少关键在于此村的养殖、种植技术的高低和村子的主要经济来源方式。如果此二者达到的程度高即使人口数不占优势,人均收入一样较高。图2是外出务工数与人均年收入的联系,由规律可见,外出务工人数较多的村子,收入也相对较高。但也存在不符规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1、村子中只单纯靠养殖或种植作为主要经济来源。2、基础设施如水、电等还不齐备。3、人均文化水平较低。
通过对以上情况的观察、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使许多村子改变以前只靠种养为生的道路,开始到别处谋求发展,如几个第三产业文明生态村的经济就明显高于几个养、种农业文明生态村的经济。汕头村外出务工人数最多,人口最少,全村致力于运输、经商业,人均年收入5600元。位居几村中的第一足可有力说明以上观点。2、教育仍需要加强,文化素质较高的村落,相对其它村子发展的较快,而且发展的路面更广。三、全镇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仍有村落无水或无电。四、生产发展方向有着决定性作用,虽有些村子已开辟了新的发展之路,但有的村子仍固守过去老的生产方式没有进行改变,说明某些村子仍没有完全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含义,没有将上级政策落实到位。
以下是我本人亲自到5个村庄所做的调查纪录,这五个村子分别是岭仔村、干沟村、红花村、南丁村和落笔村,具体情况如下:
一.岭仔村.1、教育情况,中专水平的村民较多,但村子里没有正规学校进行培养,学历大多是村民自己拿钱去考出来的,而且学过之后用处不大,一般最后还是去打工。每家平均2个孩子左右,年费用7000-8000元左右,目前全村没有老员工。但主要的问题还是村民大多认为读书无用,就连村干部的学历也是中专居多。2、村里法制教育较好,小偷小摸较少,村治保主任每月对青少年进行记录,教育训导,平均100人中才有1人存在思想问题。3、村里的主要种植对象是兰花,广州的一些大客户在此定购,其中还向大连、上海进行交易,在零卖之余与一些客户一直保持交易联系,清明、国庆时市场较好。4、政府对此种植业十分支持,由市林业局专门划出一块场地供其种植并进行统一宣传,本村村民可任意在所给的土地上进行规划。在市政府宣传之下,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其中以“兰子心”一花较为出名。每户约0.5亩地,一年收入水平约3万元,按照当地村民预算,0.5亩兰花地,头年可赚7万元,第二年约16万元,净收入6万元/一万株,第四年时开花最旺,收入约可达到7-8万元.
二.干沟村.此村共有428人,95户,约128亩地,主要种植兰花、水稻、槟榔、芒果、瓜菜等。此村委会干部认为村子里最大的弊端就是文化和技术问题。种植水稻几十年了,还是300多斤的平均产量,不达1000斤,技术十分落后。村子里只有两三个老员工,自称素质远远跟不上时代。村子里有许多失学青年,很多是自己不想上,一般上到初中就外出务工去了。另一个原因就是考不上高中,只有靠打工赚来的钱来上技校。主要原因还是海南的学校太少了,团队力量也不够,所以此村建有一个宣传文化室,室中有一些图书和桌椅器械,以方便村民务工之余,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此室乃是田独镇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对于种植业,虽然兰花收入高,但由于地势问题,此村主要种植对象还是槟榔和芒果。槟榔一棵树的净赚值约100元-200元。一亩芒果约40多棵,一年约60斤一亩,买得较好时可高达7元1斤,市场较差时只有1元1斤。产出的作物一般以低价卖到湖南等省区进行加工。价钱低廉的主要原因还是自己的技术不够,不能自己进行加工处理,所以导致全村的经济上不去。
接着我们又走访了干沟小学,并采访了其董事长黄尤璋,董事长称此小学于1964年建校,有6个教学班,215人,辖区有高远、唐方、干沟、岭仔四个村,教师共有13人。辖区内基本都是黎族村民。孩子的父母的工作都是种田为主,平时很少关注子女的读书情况。最近出现减负的教育政策后,晚修没人上了,员工的学习更加松弛。教育中仍存在的问题就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教学缺少老师,没有英语老师、计算机老师;没有电脑课、英语课。图书、电教仪器都达不到要求。全镇只有两个学校能开设英语课。中考时,不考英语一门课程,只凭两科成绩,此学校都可排全镇第七。老师缺乏严重,基本上都是一个老师兼任多个学科的老师,兼代多个年级的课。英语课本都摆在办公室里,可就是没有老师能够去教。
三.红花村.此村有400户,总共2120人,1138个男人,劳动力1260人,全村约有2000多亩地。村民大部分都是中学学历,高中生不超过10人。其中大人读高中的较多,小孩读高中的较少。有200左右在校生,其中有一些辍学之后回家种地。上学意识不强,有些考上上一级学校以后,受到社会影响后就不学了。村子里有2个小学,红花和红庄小学。总共将近400个员工。老师极少,现有8个本地教师,由于交通不好,老师都不愿来此执教。而且过来之后,连住宿问题也无法解决。全海南有6000多名小学教师待岗,但就是无人应聘此处,只好把现有的民办教师转成公办教师。此村耕地面积有1100多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其他种植芒果、槟榔。产出后交给别的公司销售,自己主要负责劳力,土地供应,而一些大公司则负责种子的来源。槟榔和芒果有人收购但价钱不定。槟榔比芒果相对收益较高,虽要求地势高,条件高,但相对成本少得多。人均年收入3700-4000元左右,生活消费约2000元/年。村里设治安联防队,在村委会领导下,由5、6个人维持村子的治安情况。村民小组会议上,党员会议上经常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学习,所以相对其它村庄,此村的治安情况相对稳定许多。
四.落笔村。落笔村共分11分小组。由于以前计划生育政策没有落实好,村子里有许多人现在还没有户口。全村据统计约2900人左右,耕地1330亩地,村领导小组共有6人。人均年收入4300元左右。主要种植芒果、槟榔。村里对于教育极为重视,全村共有员工632个。但教师不够,往往需2个班并到一起上课。由于此处教师年收入约2600-2800元左右,较低的收入很难将老师留住。而政府多是政策上的投入,结果产业上虽有所提高,但对提高素质上有所欠缺,所以教育上急需上级的扶贫。
五.南丁村.人口约3028人,四个自然村,主要种植辣椒、豆角、水稻、玉米。耕地约有6000亩,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靠种植为生,村里的坡地有时可以出租出去,富余的劳动力可以给别人打工。此村外出务工人数,男女约140人左右,一般到广州、深圳打工。而一些省市需要劳动力时会先与当地的劳动局联系,然后再由劳动局和具体村子联系。外出务工的工作主要有按摩、餐饮、厨师。一般人均月收入500以上。政府有时支持村子发展,可以给村子供应部分兰花苗,一亩三年后,除了成本可赚5万元,这对田独镇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好处。村主任认为村人口素质一般,青少年相对差一点,主要问题还是归结于村民对教育的不够重视。全村只有一个小学,但路途较远,有好几里路。而且4个自然村汇聚到一起上学,加上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缺少看管,所以在上学途中出现了许多安全问题。对于本村的发展,村委书记在谈话中多次强调了一个“土地整合制”,据了解,“土地整合”就是将所有土地连成一片,农民集体住在一个区域,然后将土地均分,做到人人有房住,人人有地种。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村委书记是充满信心的。
以上就是我对五个村子所做的详细调查情况。在总结之后,我认为目前农村里仍有几点做得不够,存在很大问题,应被重视起来:一.教育上没有足够的重视,其中包括4点:1.父母对教育持消极态度,不支持孩子上学,认为读书无用,所以对孩子也不管不问。2.政府的政策在地方没有完全落实,海南省目前实行了高中义务教育,可仍有许多孩子辍学或因无父无母上不起学,而当地却没有采取相应的援助。3.团队力量太差,教师的缺乏,使只有极少数的孩子才能上到英语课,这对于由初级教育上升到高级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力。4.政府投入力量还是不够,各村子里的学校太少,有的几乎没有,上学要到其他村子,而有学校的村子,校舍也太过于破旧,教学设施太差,在我所到之处,最好的学校有个乒乓球台,但还是石头垒成的,其条件之简陋可想而知。二.治安情况较差.由于整体素质较低,文化落后,村子中游手好闲的青年随处可见,而各村与市、镇公安局联系并不紧密,仅仅靠治安联防队的几个人维持,是远远不够的。治安联防队又听命于村委会,形成了村委会主任独大的局面。三.经济技术还是十分落后,田里还是大多用水牛耕作,产出的作物只能低价卖出。目前在农村几乎仍见不到家庭旅馆,在村委会大院还可以见到有人拿木柴在地上架起一口锅,烧火煮饭。四.官僚作风和浮夸习气仍在农村中可以见到。凡是走到各村口,都可看到村委会的财务公开板,但有的上面连个数字都找不到,只是一张空板而已。就连全镇最大的亮点宣传文化室,对外说有四百册书、电视机等。但我亲自调查后,书远没有这么多,而且都是些老书,科技知识类的也不是很多。在谈到本村经济发展时,很多村干部总喜欢把其他村子的亮点引到自身,并数落其他村子的不好之处,来提高自己村子的地位,却没有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五.法制意识远远不足。由于文化水平低,导致了整体素质的低下,而且法制的宣传教育也不是很够。村子里作案的大多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本应是上学的年龄,却辍学回家,游手好闲,最后大多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虽有不足,但不能否定中国目前农村发展的大好趋势,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应该正视现存缺点与不足,努力改正,发展优势优点,尽每个人最大的力量,学以致用,用于现实,用于报国,把我国的农村发展壮大起来。
以上就是本员工的调查报告和感想,其中不足之处敬请指教。
注:A.几个自然生态村的概况。B.5个村庄的详细情况
李文杰
2006年6月24日